|
文章內容
2月23日,西鄉縣白龍塘鎮何家山村村民胡彩霞拎著一器物,與兒子屈強一道來到縣文物廣電局,稱要將該器物捐獻給政府。 胡彩霞說,三年前,她在城東四季河污水處理廠一帶參與河堤治理,在從工地拉來墊方的渣土中撿到了該器物。 “大家都說這東西是文物,還有人出高價想買走!焙氏颊f,她沒有賣出去,但是也不知道怎么處理,就先放置在家中。 文物專業技術人員說,器皿上的文字或為后來鐫刻 前一段時間,胡彩霞在外地工作的兒子屈強回家探親,清理家中物品時,發現了該器物。屈強揣測這很可能是一件古代青銅器,應該交給政府文物主管部門保管。他在網上查到了縣文物廣電局辦公電話,就主動聯系,將該器物送到文廣局。 當天,經縣文物專業技術人員初步鑒定,該器物為宋代仿漢青銅器,根據外形確認名為“敦”(念dui),是過去用作加工貯藏食物的器皿。 大學念工科的屈強一直都對歷史文化很感興趣。每到一個城市,他都會抽出時間去當地的博物館里參觀、研究。 “文物這些雖然接觸的少,但是一般旅游啥的去博物館比較多。千年文化,近在咫尺的感覺很奇妙!”屈強了解到,我縣正在推進縣博物館文物布展陳列工程,他希望大家都能為家鄉文物保護事業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早在2019年,我縣就制定出臺了《西鄉縣文物征集管理辦法》,給主動捐獻文物,熱心參與文物保護工作的企業和個人頒發榮譽證書,發放一定數額的獎金,先后有4個(家)個人和企業獲得4萬余元獎勵。 同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相關規定,我國境內地下、水底等發現的文物均屬國有,任何侵占、私吞,惡意損毀新發現文物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h境內生產生活中突現古墓葬等文物遺存,應立即停止一切可能損毀文物的行為,并及時電話告知縣文物主管部門。西鄉縣文物廣電局電話:0916-6221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