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內容
遠處有風景,腳下有土地 適合本土的特色產業發展 是群眾增收致富的有效抓手 近年來 基層黨組織不斷將 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產業興旺、政策給力 為農民增收注入了強勁動能 一起來看看 “技術”+“產業”的公式 能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01 充電蓄能 鄉村也有“技術活” 為進一步做好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提升基礎工作的精準度和規范性。近日,龍亭鎮召開防返貧監測信息員培訓會,分管領導、鄉村振興服務中心全體人員、各村22名信息員參加會議。 會上,對2023年鄉村振興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解讀了《龍亭鎮2023年防返貧監測信息員管理辦法》,宣讀了2023年鄉村振興服務中心全體人員工作分工,并重申強調信息員職責。最后,對省、市、縣三級防返貧監測系統的日常操作做了細致的培訓。 通過此次培訓,該鎮、村信息員對防返貧監測系統數據重要性有了明顯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也有了顯著提高。各村信息員一致表示,要熟悉防返貧監測工作機制,熟悉系統操作,熟悉農戶基本情況,抓好數據質量監測和維護,確保防返貧監測幫扶數據提升工作落實落細見成效。 02 掌握實用技術 助推產業振興 為了提高閆山村脫貧群眾勞動技能,加快農民脫貧致富。近日,洋縣新健康職業培訓學校派出4名專業技術人員,在槐樹關鎮閆山村對周邊3個村的48名脫貧戶進行了為期5天的農業實用技術培訓。 開班前期,工作人員通過走訪、座談、交流等了解學員培訓意愿、培訓場地、師資力量、培訓課程、培訓方式等前期準備工作。最終確定在槐樹關鎮閆山村、萬嶺村和蔡河村開設了3個培訓班,培訓課程為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水稻、小麥、紅薯綠色高產栽培技術及田間種植、管理技術,桔梗、烏藥、木瓜等藥材種植技術等內容。培訓師針對本地農業生產模式和農民對高產高效農業生產技術的需求,在糧食作物、藥材等經濟作物種植等方面作了深入淺出的講解。 為了讓農戶擴大生產規模,增加收入,閆山村決定將制定鼓勵機制,擴大種植規模,聯系相關銷售大戶,解決產品的銷售途徑,同時也結合上級農技部門,給予技術上的指導,幫其解決資金短缺問題。 大家一致認為,這期培訓班意義重大,非常及時,培訓內容豐富詳盡,語言通俗易懂,更加堅定了大家勤勞致富的決心和信心。 03 “!眲攀惚几宦 大溝村位于黃金峽鎮東部山區,森林茂密,瀕臨漢江,是肉牛養殖的優選地。如何找出符合本村實際的支柱產業是鎮包村干部與村兩委的心頭大事。經鎮村實地考察、多地調研,爭跑項目,2020年確定以肉牛養殖作為村集體產業發展項目。 2020年蘇陜協作項目投入資金300余萬元,在大溝村八組修建養牛場一座。流轉土地修建廠房約1000㎡,修建長30米,寬7米牛舍2個,共計420㎡,配套建設儲藏室約400㎡、修建工人宿舍約120㎡,購置飼料加工設備2臺、儲藏飼料約10噸,養殖西門德爾塔肉牛90頭。 牛場主要由大溝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負責日常管理。一年來,大溝村在黃金峽鎮的指導下,聘請3名本村“土專家”負責肉牛飼養,縣農業農村局畜牧專業人員多次到牛場提供技術服務。2022年12月第一批肉牛出欄38頭,約計4萬斤,收益30多萬元。存欄的52頭幼牛預計在2023年底收益超過50余萬元,這將為大溝村集體經濟的持續增長埋下了種子。 大溝村的發展是目前全縣整體發展的一個縮影。各村因地制宜創新發展模式、盤活特色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在不斷推動村集體經濟經營方式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鄉村振興成果必將呈現出“看得見、效益好、可持續”良好態勢。 眼里有夢想,心中有未來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 抓好新技術在鄉村振興過程中的使用 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這是鄉村振興的“新動力” “技術”+“產業”=農民致富增收“節節高” 相信在黨的堅強領導下 農民生活必將更便捷、更美好 上一篇沔水旱蓮又飄香下一篇定了!3月10日啟動,就在佛坪 |